特朗普访华行程未定,42辆美国M1A2T坦克抢先一步开往台湾!
特朗普对着镜头说可能“在不远的将来访华”,谈判桌那头摆着中美都关心的稀土贸易大单。 这话音刚落,大洋彼岸的码头上,42辆美制M1A2T“艾布拉姆斯”主战坦克已经装船启航,目的地直指中国台湾地区北部的新竹港。 这边总统人还没落地,那边的重型装甲却急着要抢先一步登上台岛,这操作让人实在看不懂。 究竟是巧合,还是精心设计的“时间差”战术? 一边释放访华信号想谈生意,一边又紧锣密鼓地给台岛送进攻性武器,美国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?
2018年7月,当时的台湾地区领导人咬定要买108辆美国最先进的M1A2坦克,为此砸下300亿新台币的天价预算。 这笔买卖在2019年7月正式得到了美国国务院的盖章放行。到了2021年,美国动手对这些坦克进行改装,根据台军的特殊要求定制成了如今的M1A2T型号。 这笔持续数年的庞大交易,如今走到了关键交付节点。目前,最新一批42辆坦克正在穿越太平洋的海运途中。 天公不作美,第7号台风“范斯高”正在逼近,这批重装备能否准时交付新竹港口装训部,还是个未知数。
台军高层对这108辆钢铁巨兽寄予厚望。按照他们的计划,其中10辆专门用来培训驾驶员和炮手,剩下的98辆主力战车,将被填充进陆军多个装甲旅的编制中,全面替换部分老旧装备。 就在上月举行的汉光41号演习里,驻扎在新竹的台陆军584旅已经急不可耐地出动了4辆刚刚到手的M1A2T坦克进行实弹射击表演。 现场画面显示,它们成功击中了所有预定目标。 有观察人士直言,这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“心理战秀”,台军试图通过高调展示美式新锐武器,对内提振士气,对外展示所谓“抵抗决心”。
新欢来了,旧爱必然被嫌弃。 伴随着M1A2T坦克陆续交付,台军内部传出要加速淘汰一批老掉牙的CM12坦克的声音。 这些拼凑改装的老爷车,早已跟不上现代战争节奏,维修费时费钱,成了鸡肋。连台军方内部报告都承认其“使用效益不彰”。 一部分声音主张转向发展无人机等新质作战力量。 即使再拥抱未来战争,台防务部门目前仍然坚定认为,像M1A2T和目前还保留着的460多辆M60A3这样的传统重型坦克,仍是防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。这场“新科技与老装甲”的取舍拉锯,还在持续。
如果深入这桩108辆坦克大单的背后,美台之间数十年来形成的军售链条显露无遗。 美国通过此类持续不断的军售,维持其在亚太的战略支点,强化对地区局势的干涉能力。 对台湾当局而言,砸下重金获取美制先进武器,试图借此包装出一个更唬人的“防御外壳”,向岛内宣扬所谓“安全承诺”。 然而,精算师可以算出预算,却算不清引入这些攻击性武器的巨大地缘风险。 每一辆抵台的坦克履带之下,都压着紧绷的台海红线。 美国明知中方划下的这条明确红线,却执意选择在特朗普即将访问中国的微妙窗口期踩下去运送武器,个中信号,刺眼无比。
特朗普并非空口说白话。 本月早些时候,他在会见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时,面对记者关于何时访华的提问,清晰地回应道:“可能在不远的将来会去,我会很快决定。 ”据多方分析,特朗普心中最重要的议程表上,解决对华贸易不平衡,是确保至关重要的稀土供应链安全,排在绝对优先位置。 他似乎认为,这些问题可以和中国“关心的其他问题”切割开来单独谈判。 北京的立场从无半点模糊。 就在美方加紧交付坦克的7月,中美第三轮贸易谈判的预备工作正按计划推进着。 这恰恰证明中方始终愿意坐下来谈生意、解分歧。 然而,核心利益无交易空间。
台湾问题对中国意味着什么? 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话反复强调,这是“核心利益中的核心”,是中美关系基础中的基础,是不可谈判的红线。 美国坚持在此时此刻把攻击性武器塞进台岛的动作,被解读为对这条红线的直接冲撞。 贸易谈判和台湾议题,在中国眼里绝非可以割裂对待的两张独立考卷。 试想一下:一边在谈判桌下不断向敏感区域捅刀子,一边又想伸出手来握手成交稀土大单?这现实吗? 特朗普团队可能想玩“战略模糊”,在核心主权问题上,中国没留下任何“模糊”的余地。
新竹港的码头工人,可能比白宫或国会山的官员们更清楚感受到这场风暴的前奏。 台风“范斯高”带来的巨浪拍打着海岸,那批载着美国M1A2T坦克的货轮正尝试驶入港湾。 与此同时,584旅的士兵已经被告知准备接收装备并开始换装训练。 而在太平洋彼岸,特朗普那句“很快会去中国”的承诺尚悬在半空。 军售交易的齿轮,仍在按它的既定节奏运转。 贸易谈判的倒计时,也在滴答作响。 只是,这辆全速驶向台岛的美式坦克,在谈判的天平上,到底添加了怎样的砝码? 答案,或许正写在两岸的军事对峙地图和贸易代表的谈判预案里。
配资指数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